作為擁有“十三朝古都”之譽的洛陽,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底蘊。近年來,為更好地傳承歷史文脈,展現(xiàn)和提升千年古都的歷史、人文和商業(yè)價值,洛陽不斷加大對大遺址的保護力度,隋唐洛陽城應天門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就是項目之一。
應天門是隋唐洛陽城宮城的正南門,是一座由門樓、朵樓、闕樓及其相互之間的廊廡連為一體的“門”字形巨大建筑群。始建于隋大業(yè)元年(公元605年),先后歷經隋、唐、五代、北宋四個時期,沿用530多年之久。它作為隋唐都城洛陽城中軸建筑群上著名的“七天建筑”之一,是當時朝廷舉行重大國事慶典與外交活動的重要場所,見證了隋煬帝楊廣入主東都、唐高宗俘獲百濟國王 、武則天稱帝、唐玄宗接見日本第八次遣唐使等。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2016年10月,洛陽啟動應天門遺址保護展示工程,海天咨詢?yōu)樵擁椖刻峁┕こ探Y算服務。目前,項目結算已基本完成,正在進行爭議問題的處理。
應天門遺址總建筑面積30080平米,建筑層數(shù)9層,總展陳面積25000平米,項目造價2.75億。展陳區(qū)域分為六層:一層包含序廳、游客中心、文化市集、歷史長廊、遺址展區(qū)、遺址區(qū)中廳、北側商鋪售賣區(qū)及配套功能區(qū)等;二層主要分為西闕、東闕兩部分,西闕為臨時畫展區(qū),東闕為城門博物館;三層整層為業(yè)態(tài)規(guī)劃區(qū);四、五、六層為仿唐藝術銅古建,主要分布于四層城樓、連廊、朵樓、闕樓、五層城樓和六層城樓區(qū)域。
室內展示部分在原址保護的基礎上最大程度還原了歷史風貌,以立體浮雕、全息影像等技術生動重現(xiàn)了古都的昔日榮光;室外展示部分在城樓之上光影流轉,以“起源”,“傳承”、“展現(xiàn)”為脈絡,串聯(lián)起九州華夏的恢弘歷史。
2019年9月13日,應天門遺址博物館正式開門迎賓。從開啟3D激光投影秀,到成功舉辦2020年央視戲曲春晚分會場、2020年央視中秋晚會,再到第39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(jié)開幕式、第40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(jié)賞花啟動儀式……沉睡千年的歷史文化遺產變成了如今備受追捧的“文化新地標”。
由于項目實施過程中,使用的材料特殊,使得結算審核的工作難度進一步提高。但項目組不畏困境,一一克服。
在工程結算中,我們都知道,只有準確的工程量,才能保證結算的準確性。因此,我們項目組的人員多次勘察現(xiàn)場,進行精細的控制,特別注重數(shù)據(jù)的準確性和完整性。
其次,由于項目大部分使用的材料都是定制品,且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,這使得詢價過程異常困難。為此,對于那些定制品,我們采取了一種創(chuàng)新的詢價策略。
由于這些材料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,傳統(tǒng)的詢價方式往往無法準確反映其價值。因此,我們咨詢了藝術品鑒定專家,并邀請他們結合市場行情,進行了藝術品的估價,以此作為詢價的依據(jù)。
盡管面臨著很多困難,但是通過精細的現(xiàn)場勘察和創(chuàng)新的詢價策略,我們有信心能夠完成這個挑戰(zhàn)性的任務。目前,整個項目的結算工作仍在有序的進行中。
行看洛陽陌,又見應天門!從原本疊壓在地下的歷史遺存,到如今備受追捧的“文化新地標”,應天門遺址保護展示工程不僅讓深埋于地下的歷史文化遺產“活”了起來,讓文物的生命在當代社會得以延續(xù),也讓洛陽這座具有“古今輝映”特色的歷史文化名城更有氣質、更具品位、更富魅力!